close

你再不乖媽媽就不愛你了。

你要幫媽媽做事,媽媽才會愛你。

你要考一百分才准出去玩。

這些是大部分人小時候聽慣的話,直到後來大家開始意識到"條件已經無法約束自己了"

   


每個人對愛的定義皆然不同

不論是對父母、朋友或是情人之間的愛,定義皆然不同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開始"因為他會如何對我,所以我愛他了"

有條件式的愛其實只是一種"交易"

和菜市場上因為打折而買的青菜沒兩樣

人與人之間的愛何時可以作為這類的"交易販售?"

更何況你所交易的對像可能是你的父母、朋友、情人等

其實一切都有跡可循

你的父母是如此的教育你

"你要乖乖聽話,不然我就不愛你了"

就此造成疏離感的開始

為了消除疏離感開始滿足於父母的條件

如同線上遊戲的每日任務一般

直到你開始意識到父母開始無法對你完全製造疏離感

而父母就此意識到開始用物質綁住小孩

教育的台詞開始多了一套

"你要乖乖聽話,不然我不買玩具給你了"

但是人再怎麼會向群體去依靠終將是獨立的個體

就像你與父母之間感情再好你也不會變成你的父母

在兩種情感壓力的拉鋸下

孩子會尋求第三方由自己建立區域做為精神上的依靠

這點通稱興趣

而父母再此害怕會失去能控制的你

進而對你的興趣做出介入

你在本能上的防衛

就是所謂的叛逆期

對叛逆期而言父母不用擔心

只要興趣是真的不會對孩子有肉體與精神上的為害大可放心

這段叛逆期將會作為人格獨立成長的基石

相反的

沒有叛逆期的孩子會比有叛逆期的孩子還容易產生人格上的成長遲緩

例如失去獨立自主性的本能選擇父母等人作為代替自主性的防衛

就像被飼養的家貓不會抓老鼠一般

較晚發展出叛逆期的孩子

在自主防衛上會比其他叛逆期正常的孩子還來的強烈

叛逆期這點上如同水痘

小時候沒出

長大了再出就麻煩了


結論

對於父母養育孩子而言

請避免條件式的給予愛

arrow
arrow

    白色幽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